景观雕塑-四川一展景观雕塑公司

全国咨询热线

18708317771

您的位置:首页>雕塑课堂>解析

浅析肖像雕塑形体处理方法的多样性

发布日期:2020-09-22 00:00:00 来源: 浏览次数:1003

   摘要:肖像雕塑有很多做法,在雕塑的形体,空间,体积上进行不同的处理和表现,就会产生有不同的视觉效果,而这些不同的视觉效果在表现不同身份的人物时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呈现出形体表现的多样性。表现特定的人物,如果在处理方式上用的合适的话,会使所表现得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关键词:肖像雕塑 形体 多样性 

  肖像雕塑有很多做法,在雕塑的形体,空间,体积上进行不同的处理和表现,就会产生有不同的视觉效果。以下是作者概括的几种常见的表现方式: 
  
  一 雕塑形体的浑厚 

  这种形体的处理方法通常是在雕塑体积的运用上多以团、块形式出现,整体、洗炼、概括,有些外漏的体积部分可能会被压缩或变形,减弱压缩空间对比,突出形体的量感与张力使雕塑看起来更整体,强调整体感。从视觉上讲,没有奔放,或向外张扬的的感觉,而是一种静态造型的表现。把雕塑的形体结构作压缩归纳处理,用以突出形体的厚重感和稳重感。滑田友先生的作品,吸收中国传统雕塑形式,把人物衣纹做浮雕压缩处理,突出作品整体的形体感和面部形象,雕塑的形体给人浑圆含蓄的美感。以其并不彰显的姿态,与观众产生心灵上的对话、沟通,显示一种东方式的审美情趣。给人一种厚重,饱满,沉淀的感觉。引发观众更多的关注、联想,深刻的思索、揣测、回味。

  米开朗基罗曾说过一件雕塑是从山上摔下来后,没被摔坏的部分便是做的好的部分。目的是强调雕塑的整体感和浑厚感。中国当代雕塑家钱绍武先生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探索,尤以《曹雪芹像》为典型。

  二 雕塑形体的丰满美 

  这种处理方法对体积的认知、理解以及运用接近到极限。雕塑造型在不失其基本结构,不破坏总体感受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体积结构无限的膨胀,以强调形体的丰满感。从形体上看,其外部形状会出现多以弧线和圆弧线,这也是这种表现丰富的主要特征。它给人一种不可遏制地从内向外压向空间的巨大张力的感觉。也像苹果生长一样,内部有顽强的生命成长的力量,外部却有大气压对它无限的压力,在这两种无形的力量碰撞中,雕塑就产生了无限的膨胀感。显示出一种对外部空间的强行征服和占有欲,寓示着一种蓬勃的迸发力,一种抗争意识和顽强的生命力,给人一种博大雄浑的气魄,一种充盈的情绪感受,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气质……这种处理方法在表现一些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或性格刚毅,立场坚定的文人墨客时显得十分合适融洽。顽强的生命力,抗争意识,雄浑的气魄就是烈士,文人的最佳表现。如钱绍武的《江丰像》就是一个典型。当然,它在描绘丰满的女性时有很合适,因为这种造型和女性的丰满的脸蛋和身躯很吻合。 

  三 雕塑的写意性 

  这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雕塑的写意性。国内一些雕塑家立足于民族传统的肥沃土壤,结合其他民族各种流派的艺术,创作出了自己特有的风格。雕塑的写意不拘泥于客观对象的形似,而着重于表现其神似。由于写意性的雕塑和我国古代的意象性雕塑和写意画有关联,所以在这些写意性的雕塑中以古今文化名人形象居多。来表现文人的闲情雅致,超逸清高等性格。 
吴为山就是一个代表,他的雕塑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大气磅礴,富有激情。《齐白石》和《林散之》两件雕塑就比较成功。 

  四 肖像雕塑中的动感美 

  这种雕塑处理多以强烈的动势为特征。视觉上多出现放射状、开放式、多方向的效果。显现的形体错落复杂、穿插丰富。给人种奔放、进取、亢奋的激越情绪,给观众精神上产生种鲜明的感召、鼓舞和引导作用,以其奔放的动作姿态创造性地、虚幻地扩大了雕塑的时空感。这种手法在肖像雕塑的处理上经常使用,因为这种表现富有空间感和感人的动势美。如广州美院的梁明诚做的《冼星海》,就有奔放的动作姿态和张力。 

  五 肖像雕塑中形体的夸张,强调与美化 

  肖像雕塑允许作者大胆地进行艺术加工和艺术形式的探索。忠实于生活的真实,忠实于对象的个性特征和对形的夸张,这点是很有必要的。不然的话只是一味的模仿,就失去了艺术性,雕塑就没有生气和生命力。当然,如果某人的生理现象对于他的精神素质是无关紧要的,可以大胆地削弱它,如果某人的某些生理特征是人物神采的关键所在,也无妨进行大胆的夸张、强调。准确的形体描写有时是十分必要的,但经过夸张和变形的形体,由于突出了人物的特征,就更加栩栩如生地表达出人物的风韵神态。 

  在一般的卡通造型雕塑中,也会采用大胆的形体夸张,对对象的整个脸型和五官特征进行夸张和处理,从而达到不一样的艺术效果。程兵的《霍元甲》就借用了卡通造型中常有的形体夸张和强调的方式,来表现清末这位著名的武林高手,作者将对象的四肢进行夸张,在手和脚的处理上也夸大了,显得极其有力,动态的设计上感受到他的武艺出众,整个雕塑表现了这位充满传奇色彩,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 

  六 雕塑形体的残缺美 

  此雕塑的处理方法是在对整个雕塑完整规划的基础上,有意去掉部分(非有机部分)形体,而又小失放弃形体的丰满化。其根本意义在于使所强调部分更加突出,主题更加明朗,以观者的体验、感觉、经验来完成作品非实体部分。其对体积语言的灵活运用和表现能力的发挥,体现了个人的特殊见解。形式上有意识的使形象残缺化,旨在追求一种残缺美。这种残缺也有一定的沧桑感和历史感。 
为什么断臂维纳斯最美呢?正因为她是断臂。是的,维纳斯因为残缺而成为残缺之美的极致。其以不完整的局部造型为特征,在视觉上造成种不完整的完整性,给观众的很多体味、联想。这就是雕塑残缺美的经典之作。 

  七 肖像雕塑中形体的其他表现方式 

  由雕塑家王中和景育民策划的“人文平台—中国当代雕塑家实验肖像作品展”在肖像雕塑的语言创新上有一些探索,出现了不少优秀的肖像创作。在人物的表现上,更强调的是通过空间形体、多样的材质,采用象征的方式,对人物的精神和境界进行处理。这种做法,强调了雕塑的空问特点和形体语言,为肖像雕塑的发展,拓展了丰富的表现空间。许宝忠的《李向阳》采用构筑的方式,以场景化、装置式的组合,将人物放置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这种将人物和环境融为一体的组合式的方式,是过去肖像雕塑所少见的。霍波洋的《孙犁》则与建筑结合,把孙犁放置在一房间中,只能透过两边的窗户才能看到孙犁的侧面像,他伏在书桌上,专心的写着文章。整个雕塑把他的工作场景都表现了出来,也别具风格。王中的《梁启超》也别有一番风味,在直立的花岗岩上放置了梁启超的平面肖像剪影,雕塑的构成感较强。 

  雕塑不同的形体处理方式从视觉上看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的,而这些不同的视觉效果在表现不同身份的人物时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如果在处理方式上用的合适的话,会使所表现得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参考书目: 
  袁源:《雕塑体积刍议》,载《雕塑》杂志 2005.5 p54-55 
  孙振华:《肖像雕塑与中国文脉》,载《雕塑》杂志 2007.1 p20-21 

查看更多 >>

推荐新闻


微信客服扫一扫咨询微信客服
18708317771 Mobile code